萌主按:这是2014年3月微信屠城事件后我写的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作为萌主自媒体年终反思的第一篇。其实,文中的许多观点和看法萌主已经不是特别认同了,具体的内容带后面几篇“年终反思”中再为大家一一道来。
文/胡赛萌
自媒体年终反思一:从原始积累到运营创新
3.13微信屠城事件后,我的微信公众号被彻底封禁。此次微信被封,让我从之前那种狂躁的兴奋中冷静了下来,得以有时间回顾梳理自己运营自媒体这半年来的得失,也让我对自媒体这个相对较新的媒体形态有了些许思考。
踏上自媒体这条“贼船”
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之前,我一直待在深圳,做过许多跟媒体相关的零零碎碎的工作,写过人物报道,也做过垂直媒体的专题编辑,当然,更多的依然是那些我写完都不愿再看一遍的软文。
工作之余,我混迹于各境外的华文媒体网站,并写了许多时评,经常抨击内地政府及其相关政策,许多文章经出口转内销之后常常转载于墙内的各大论坛和博客。经过一年多的墙外写作,我逐渐积累了一批相对稳固高质量的读者群。后来,由于政治因素,我便放弃了墙外写作,开始将精力放到墙内的网站和博客之上,先后在战略网、九个头条等网站写作专栏。
2013年,我从深圳来到广州,开始涉足品牌方面的工作,并为集团组建了官方微信,从此踏上了微信运营这条不归路。工作之余,我自己也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就是后来被封的“胡赛萌”,专门推送自己在专栏上写的一些文章。
相比于可以借助于集团内部资源的官方微信,个人账号的运营更为困难。当然,所受的掣肘也更少,所以运营起来也更灵活。相比于官方公众号,个人公众号定位不同,打法迥异,所以可能性也就更大!
从原始积累到运营创新
最开始运营微信,必须经历一个极为痛苦的原始积累期,粉丝从0到10000这个阶段是一个繁重的体力活。因为缺乏粉丝基础,很多草根运营者采取发帖的方式来完成粉丝的原始积累,尽管这个办法很笨,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因为有许多付费推广,有了广点通,有了各种无节操无下限的小窍门,新号的原始积累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了,有很多牛逼的号一夜之间便可突破十万。
渡过了艰难的原始积累,接下来就拼运营者的个人实力和创新能力了。运营一个自媒体,涉及到媒体定位、形象包装、内容编辑、日常运营、粉丝维护、营销推广以及变现盈利等诸多方面,涉及面很广,个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运营者最好在自己擅长的某一方面能做得足够出彩,然后在接下来的运营当中以点带面,逐步学习和积累,争取补齐自己的短板。
接下来,我结合自己运营自媒体的经历随便谈谈上述几点:
1、定位、包装
我对自己账号的定位是时政、社会类的新闻原创评论,力求有深度、能别具一格。因此,我在形象包装上一开始就往时政方向靠,而自己之前在外媒上写时评、为港媒写约稿、在媒体上开专栏等经历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自我包装的素材。所以,我的账号介绍就一句话——关注胡赛萌,一样的新闻,给你不一样的解读。
2、内容编辑
一开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必须原创的时政评论,后来发现每天实在没那么多可写的,于是开始撰写影评和娱评。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近代史的老照片比较受欢迎,于是就开了一个“萌主荐图”的栏目,专门分享历史照片。这些看似是不务正业,容易模糊粉丝对账号定位的做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粉丝的阅读疲劳,激活了相当一部分沉睡的粉丝,也使自己的内容做到更多元化和可读性更强。
此外,为了强化账号品牌形象,我先后找来著名异议人士杜导斌、前北大教授焦国标、知名博主李悔之、上海人民出版社前副总编辑唐继无、全国政协秘书局官员宿正伯,与他们进行对话,并在微信上发布。有这些重量级学者和官员的背书,对我的公众号来说,无疑是一次品牌形象的跃升,而他们在朋友圈的转发,也为我带来相当大一部分高质量粉丝。
更重要的是,与他们的对话,丰富了我自媒体的内容,其中,与唐继无老师的那篇对话录《文革实乃千年未遇之大恶》成为当时时政类网站上的一大热门,微信后台的转发量更是爆棚,阅读总量近百万,那几天账号的净增粉丝就高达一万多。
3、日常运营
时政类自媒体一直是监控和打压的对象。因此,从一开始我就没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先后在微信、易信、来往、飞信、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网易云阅读、爱微帮、鲜果、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开通了账号,并坚持同步更新。更重要的是,我依然保持各大博客和专栏的更新。这样,多渠道、矩阵式的自媒体让我抗击风险的能力更强一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坚持更新原创高质量内容,所以我的腾讯新闻账号里的内容开始被腾讯官方引用,手机腾讯网和QQ浏览器的轻阅读都将我在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同步更新至该平台。尤其是手机腾讯网,流量非常之大,这也在无形之中为我带来相当大一部分粉丝。
4、粉丝维护
为了增强粉丝粘度,我首先给广大粉丝群体取了一个称号——“萌友”,并自称“萌主”。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交流和沟通之中,许多资深粉丝开始对“萌友”这个身份有了一定的认同感,从而强化了双方联系。
后来,在与粉丝的沟通和交流中我慢慢发现了一些值得分享的故事,比如被国保打压的大学生、信仰坚定的穆斯林、辞职创业的经理人……我将与这些粉丝的对话发布出来,并专门为其设置了一个栏目“对话萌友”。如此一来,粉丝们就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感,深切感受到这个账号不再是单向地推送文章,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上面甚至承载了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久而久之,就培养出了相当一大部分的忠实粉丝,并逐渐积累了一批铁粉甚至脑残粉。
当然,为了更好地与粉丝互动、提升阅读体验,我先后开通了微网站和微社区,并积极导流,使粉丝沉淀,强化粉丝与粉丝间的粘度。此外,针对粉丝群体绝大多数是男性的特点,我特地让助理(一90后妹子)帮忙发语音,并挖掘粉丝群体中的女性代表,将她们推了出来,作为志愿者在微社区中与男粉丝们交流,从而提高粉丝们的活跃度。
时政账号的阿喀琉斯之踵
尽管我在自媒体运营过程中呕心沥血,常常为写文章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为了回复粉丝的各种问题更是在电脑前枯坐数个小时,涉政文章推送之艰难想必大家都能想象,有时为了让一篇文章能通过审核推送出去,常常要反复修改关键词和敏感内容,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修改数十次也是家常便饭……但是,我付诸那么多心血的账号还是在3月13那天被封了,任你哭天抢地都没有任何用!
这就是中国当前的现状,经过微博的洗礼,网监部门已经定了一条高压线,不会察言观色的时政号做不大,也做不久!这便是时政账号的阿喀琉斯之踵,时政账号运营者们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命运。
所以,我决定转型,并在自媒体运营上做一些迫不得已的改变,可是这些改变有效果吗?很显然,我的计划又一次落空了,2014年12月29日,我的账号“南方评论”再次被封。这次,我算到了开头却没预料到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又犯了哪些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