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寒冷的北京的春,Tenly 周末宅在家独守空房思考,有点想法令我豁然开朗。于是撰文记之,又开始拿 Google Analytics 此工具开始说事了。好久没来宋星这来逛了。
理论:
对于一个需求不太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客户来说,他们关注的东西并不多,但是“转化”倒是一个重要内容。
面对这种转换分析,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目标”。以 Google Analytics 为例,即设置特定的页面为目标(Goals),从而知道转换的变化与好坏。对于封闭的,单一的转换,这种方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非封闭的,而且是动态的页面,方法论就会有一些瑕疵。
网站主问我:“我的访问者,有多少人会去我的商品页?”;“我的访问者,有多少人会去下单?”
于是使用定义“目标”方法的话,需要定义所有的商品页为 Goal 1,购物车页为 Goal 2,……
Goals 的定义是以Page Views为单位的。也就是举例说:
1、2次 Visits,其中1次,从促销页去查看了3个产品页,另外一次从页面去看了2个产品页,共实现了5个 Goals,转化率为 5 / 2 = 2.5。
2、2次 Visits,其中1次,从促销页去查看了6个产品页,另外一次直接从首页跳出(Bounce)。这样共有6个 Goals,转化率为 6 / 2 = 3。
结论是后者的转换率高?可是前者2个访问者皆实现了到产品页的转化哦!如果数据放大,这种疑问就值得沉思了。
所以我就觉得有点奇怪,用 Page Views 作分子,Visits 作分母,它们的比值似乎不太对劲。因为个别狂热的的访问,会造成多次的目标实现,就会拉高整站的转换率。
于是我们调整算法,抛弃 Goals 的设定方法:
1、2次 Visits,其中1次,从促销页去查看了3个产品页,另外一次从页面去看了2个产品页。2次 Visits 都成功转化到了产品页,转化率为 2 / 2 = 100%。
2、2次 Visits,其中1次,从促销页去查看了6个产品页,另外一次直接从首页跳出(Bounce)。2次 Visits 只有1次转化到了产品页,转化率为 1 / 2 = 50%。
这样看起来是否更合乎逻辑了。因为是 Visits 与 Visits 之间的比,而且分子除以分母的比值永远小于100%。
实践:
基于前面的结论,我们需要知道数据:
1、有多少次访问来到了我们的网站
2、其中有多少的访问造成了转化去了我们的任意产品页
3、再其中有多少的访问会进去购物车
4、然后是下单 – 物流 – 支付……
这样才是一个完全的 Funnel 漏斗,而且这个 Funnel 的确是越来越小。
首先,查看我们网站的 Visits,这样可以知道有多少次访问来到了我们的网站。
然后,定义多个 Advanced Segements:
Segement 1(去看过产品页的Visits) 的条件是:Page Contain “ProductID=”;
Segement 2(去购物车的Visits)的条件是:Page Contain “Flow.php”;
Segement 3 (去下单的Visits)的条件是:Page ……(忽略掉请自由发挥)。
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页的共性不同,你只需要找出共性,找到他们即可。有的是“/goods.php?id=888”,有的是“/Product/3333.html”,有的是“/StyleDetail_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