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句话:不符合中国国情去做事是错误,而什么事情都要符合中国国情是更大的错误。套用这句话的模式,我想说:不摘抄是错误,完全摘抄是更大的错误!
我们普遍认为,十指灵活并知道鼠标左键确定右键属性的人理论上都能建网站,空间商为你解决硬件,百度Google度为你解决软件,而你把软件和硬件通过Ctrl+C、Ctrl+V、鼠标左键等简单的连猴子都可以模仿的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一个网站就算建成了,就算有内容了。更进一步,明白百度贴吧可以发贴,百度知道可以回答问题,网站可以用来交换链接这个事儿的人就能将流量做到几百几千。如果带有商业色彩的话,知道了网站联盟是吃的还是喝的,彩信短信是用来做春卷的并且网站流量在几千的站长都可以在互联网这个大金矿上分一杯羹。
你有没有觉得,做网站怎么这么像卖白菜,模式很固定:趸(dun三声)菜->码菜->卖菜,然后回家一口唾沫一张纸的数钱,有的人可以喝上星巴克,有的人连早餐奶都舍不得喝。这样无休止的摘抄商业模式、摘抄内容、摘抄运作、摘抄……有意思么,真正可以发展起来么,能够吸引住客户么,百度死了我还能活么,下顿的星巴克在哪里?如果是一味的摘抄,你难道没有这一连串的疑问么?
在某种程度上的摘抄也许是可行的,或者在某种程度摘抄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精准的对某些问题加以创新的话,也许能够收到比完全摘抄不知道好多少倍的效果,至少也能比完全摘抄要好出几倍。我指的“某种程度”并非数量级上的某种程度,抄1篇与抄10篇也许获得的效果是一样的。运作模式或者管理手段是可以借鉴并创新的,以此提升自己原有的内容竞争力。或者你可以把一部分用作摘抄的时间拿出来,静静地思考一下网站的创新、竞争力、核心价值观、商业模式、黏度积累、用户体验等等一系列围绕用户的问题,你会发现,你以前很多做过的事情都是徒劳,而真正要做的正在等你,你需要的就是去做了。
解释一下我指的“原有的内容竞争力”,这个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用户最终关注的不是你网站的运作手段,宣传效果,它只关注一样东西,就是内容。在中国互联网还以娱乐为导向的时期,内容显得尤其重要,谁也不会再拜读一本被无数人作践烂了的“高职高专院校”的School Book,谁也不会关注被更多人唾骂的都快淹死的芙蓉妹妹,更没有谁会去关注王二麻子,李二剪子何年何月踩在了马粪上。而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郑渊洁的“正在方便”,赵本山续写春晚还有即将推出电子杂志的“王朔”胡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对精神文明提出的要求需求更高了,所以需要更多具有创新、风尚、引领潮流的原创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人们对这个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所以,原始的竞争力还应该归还给“内容”。
最后非要总结的话,引用路甬祥的一句话“要站长巨人的肩膀上去尝试创新,不要成为驮在巨人肩膀上的懒汉!”
作者:James Yang E-Mail:jamesyang8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