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网络 >> 文章中心 >> 网站建设 >> 网站建设开发 >> ASP网站建设 >> WDF框架与WDM

WDF框架与WDM

作者:佚名      ASP网站建设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7-23
WDF驱动模型
如所周知,自Windows 2000开始,开发驱动程序必以WDM为基础的,但其开发难度之大,根本不能奢望像用户模式应用程序开发那样容易。为改善这种局面,微软推出了新的驱动程序开发环境。要预先指出的是,这不是另起炉灶改弦更张,而是以WDM为基础进行了建模和封装,显著特点是降低了开发难度。因为:
1、   将原来普通程序设计中基于对象的技术应用到了驱动开发中。WDM中虽也有对象模型,但与真正的基于对象技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为了实现基于对象的技术,微软精心设计了对象模型并进行了封装。属性、方法、事件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2、   无论内核模式的驱动程序或者用户模式的驱动程序,都采用同一套对象模型构建,采用同一个基础承载。这个基础就是WDF。WDF虽然已经是经过封装和定义的对象模型,但对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对象来说,WDF又是两者的父对象。换言之两者都是继承了WDF才得到的,或者都是从WDF派生而来的。相对于内核模式,派生出的对象称为“KMD框架”即KMDF;相对于用户模式,派生出的模型称为“UMD框架”即UMDF。无论何种模式的框架,其内部封装的方法、执行的行为其实还是用WDM完成的。
3、   更重要的,也是微软反复炫耀的是封装了驱动程序中的某些共同行为:例如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就属于这种共同行为。因为大多数驱动程序中都需要处理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问题,据说这大概要上千行的代码,况且,没有相当水平还不一定能处理好。为了一劳永逸,WDF干脆将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封装了进了对象之内,一举成了对象的缺省(默认)行为。
4、   改变了操作系统内核与驱动程序之间的关系,WDM驱动程序中,一方面要处理硬件,另一方面要处理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的交互。现在WDF则将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之间进行了分离,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交互工作交给框架内封装的方法(函数)完成,这样驱动开发者只需专注处理硬件的行为即可。这不仅避免了顾此失彼两面不周的弊端,也由于双方的分离,对操作系统内的某些改动,硬件制造商配套驱动程序的开发都有莫大的好处。
5、   两种模式的驱动程序(KMDF、UMDF)都使用同一环境进行构建,这一环境称为WDK。
    即KMDF,UMDF的开发环境为WDK。
Windows Device Kit (WDK): 把测试套件(test suites)集成进来,DDK 就成了WDK。WDK是针对微软操作系统系列的驱动器集成开发系统。它组合了Windows DDK和Hardware Compatibility Test (HCT) kits(硬件兼容性测试工具),同时提供了微软内部用来测试Windows操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套件。


6、   虽然经过封装并引入基于对象的技术,所开发的驱动程序在执行效率上并不比原来逊色。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ding_3/archive/2009/12/23/50609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