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问题非常有代表性,该如何融合看似对立的简约与细节?怎样让简约的界面看起来不那么糙?来看@-eno-one- 老师分享的内部培训教程,全文都是易懂的大白话,外行人也能看得明白,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正好,前段时间公司的内部培训就讲到这方面。我将内容整理一下。
之所以决定将这个问题作为公司内训的原因,因为发现一些同事们的设计粗糙,缺乏细节。而所谓设计的细节,又是一种很难用理性文字来表述清楚的东西。所以,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去观察同事们做的东西,总结其中常犯的通病。本篇内容,我会尽量用最易懂的大白话来回答。外行人也能看得明白,就是我的目的。所以,希望下面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声明:
1. 粗略回答此题,此答案目的在于授予渔之技,而非展示鱼之貌,因此请阅读重点。所以,也请各路语言洁癖咬文嚼字美学鉴赏党慎入;
2. 本答案仅就一般规律进行总结,旨在传授个人经验于行业新人。如果你自认是行业老鸟或高手,请慎入。另外,请不要拿个例来进行反驳推翻。
让我们先来定义一下,在设计中,普通观看者,会把什么当作为细节。
图一:
图二:
在看完以上对比后,我先来问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各位可以根据自己对于「细节」二字的理解,从以上两张图中,选择出你认为更有「细节」的一图。
第二个问题:
不管你选择的是哪一个,请你说出你认为该图有「细节」的缘由。 先不急着给「细节」二字下结论,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组对比。而这次的对比,会复杂一些。
图三:
图四:
还是和之前一样。请大家来回答我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各位依然根据自己对于「细节」二字的理解,来选择出你们认为更有细节的是哪张图?
第二个问题:
请把你在前图中,总结出的对于「细节」的原因,套用到现在这两张图中来,看看你所定义的产生「细节」的原因,是否依然存在?
现在,我就来将大家看到前面几张图时的心理活动进行一个还原。
在这样两张对比中,大多数人会认为第二个「我」字更有细节。这里的细节感来自于画面中的装饰性元素(投影)。
一张图,我们的视觉能够在上面停留的点或者时间,相对来说越多越久,我们的心理感受便会认为这张图越有细节。
就拿上面两张图来说,第一张图,我们在看过之后,大约仅零点一秒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反应出,图中只有一个汉字而已。而这时候,我们的视觉与大脑会立刻做出后面两种反应中的一个。
第一种反应,我们会立刻在画面中去寻找可以供我们观看的第二个元素。如果找不到,那么我们就会立刻将注意力从画面上转移。
而第二种反应,是我们会立刻从画面上转移注意力,不再观看了,因为没有可以看的内容。
接下来,我还是通过图例的方式,来让大家感受一下装饰性元素对于细节感的影响。
图五:
上图,是一个按钮。
是一个没有任何设计装饰的按钮,这个按钮以最直白的汉字为表现形式。
而接下来,大家看到的图六,是增加了起伏、投影、亚克力质感等多种装饰性手法的按钮。
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哪一个会让我们感觉更有细节。
图六:
还是让我们结合之前所说的,视觉停留时间的问题。
第一个按钮,我们看到之后,大脑会立刻做出反应,这是两个汉字而已,接下来,我们会开始主动寻找第二个视觉停留点。这时候,我们会注意到灰色的底色,再接下来,我们有可能会注意到深灰色的文字。但是,当我们把这一切全部都观察结束后,当我们无法再从画面中找到可供观看的点时,我们便会转移视线。
而第二个拟物设计的按钮。我们第一眼会看到文字,接下来看到的是灰色底色,再接下来看到的是凸起的按钮,倒角弧边,模仿亚克力质感的光影关系,文字下方的叠加投影等等。由于有更多的装饰性元素,所以,我们的视线会比第一张图停留时间更长,我们也会认为第二张图更有细节。 以上,是产生细节感的第一个原因。
我们视觉的停留时间,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认为画面更具有细节。而增加画面的装饰元素,是增强细节的一个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