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个人网站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一方面,产生了一批依赖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逐渐走向普及,使得行业进入门槛正在降低。据CNNIC数据称,目前中国网站总数已经近百万。在这里面出现了大量的个人网站。纵观中国个人网站的发展历程,不外乎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开始到1996年底,个人主页从无到有的“创业史” 。这时期。上网人数才区区10万人,缺乏群众基础。另外,没有专业的主页制作软件,只能依靠手写html代码来做主页,因此个人主页的数量是凤毛麟角。这一时期著名的个人主页有杨震霆(Carboy)的个人主页:“完全上网手册”,以搜集各种各样关于主页制作的信息著称。
第二阶段:1997年初到2000年上半年,个人主页日渐繁荣的时期。网易个人主页空间,对推动个人主页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个人主页出现了两个倾向:唯美和注重主页的特色。这一时期声名卓著的个人主页有,以尤晓东的“东方家园”个人主页(现以演变为“中国金融在线” www.cj99.com),还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个人主页,滕燕的“渔人码头”(benyao.myrice.com),冯飞燕的“豆豆话题”(dodo.yeah.net)等。
第三阶段:2000年初到2002年上半年,“个人主页”到“个人网站”.。从2002年开始,大部分优秀的个人主页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必须考虑下一步的发展。个人主页的商业化运作开始处在摸索、尝试阶段。
第四阶段:2002年到2006年,这个时候出现大量的个人网站或是获得收益,或是被投资方收购。多的收入达到几千万。
二:个人网站成功分析案例
hao123被百度收购的消息传出后,在业界引起一片喧哗与骚动,很多人为此困惑不解,为什么这样一个技术简单、仅仅把各类网址收集在一起的网站能够获得百度的青睐,竟然卖出了5000万外加股票期权的天价。不少人在艳羡的同时,心里还在隐隐作痛,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建这样一个网站,因为从技术上说,hao123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业界能够做出来的人何止千万。
那么,为什么不是IT业界人士、而是一名没有多少技术背景的"业余"人士建立了hao123呢?或许,两位著名的美国信息技术专家约翰-希利-布朗和保罗-杜奎德的研究能够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在《信息的社会层面》(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第一版)一书中,约翰-希利-布朗和保罗-杜奎德认为,在信息社会,技术人员已经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追求技术本身而忽略了技术发展周围的社会环境。这些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的行为习惯、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背景材料、历史、普通知识、社会资源等,这些因素"常常以意料不到的方式决定哪些工具有效,哪些工具反而使人受害"。"它们提供了宝贵的对比以及事物内部的恰当关系,它们包含了选择的余地、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指明了各种选择。它们有助于澄清目的并使目的具有意义。"也就是说,技术必然根植于社会关系之中,"倘若信息技术准备兑现其承诺的话,那么工程技术人员就必须将社会环境考虑在内"。例如人们可以将说话内容进行录音、记载、数字化和包装传送,然而当你说话时,聆听者将把你所说的内容置于一个更大得多的环境内。你的外表、年龄、口气、个人背景以及现场情景,所有这些都将影响人们对你说话内容的理解。
约翰-希利-布朗和保罗-杜奎德将那种仅仅关注信息技术本身而忽视技术以外的资源的研究称之为"视野狭隘的设计",这种设计"乃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设计,最终我们全体都将身受其害"。我们常常发现,"生活在信息时代,有时候觉得就好像坐在一辆由患有视野狭隘症的司机驾驶的汽车上一样。这位不幸的司机丧失了对左右两侧的视觉,他只能看到前方他想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他几乎一无所视。对司机来说,这种全神贯注于正前方,似乎在给人以深刻印象--他在选择最短的途径。然而对于乘客来说,由于他们能看到司机没有看到的景物,这就使得他们要经历一趟胆战心惊的旅程了。这辆车可能紧挨来往车辆擦身而过,它将危及近旁摩托车手及行人的安全,有时还会和两旁墙壁与门柱向擦,甚至发生危及乘客生命的严重摩擦。" 约翰-希利-布朗和保罗-杜奎德在书中提到了不少在理论上备受推崇的计划、预言与设计,这些计划到头来在实践中却事与愿违,完全失败。如数字大学、无纸社会、虚拟公司等等,这些视野狭隘的设计最终不过成为一名空想家眼中一闪而过的幻想。
不幸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IT精英"也像约翰-希利-布朗和保罗-杜奎德所说的那样陶醉于"视野狭隘的设计"而不自觉,成天价追逐的都是技术神话,梦想着通过技术来进行"创新"、"颠覆"、"重构", 寄希望于自己的技术解决一切问题。这种技术至上主义在IT界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很多IT业内人士对这个已经创立了五年、拥有巨大流量的导航网站仍然非常陌生可以证明这一点。
hao123的成功,就在于它的创建者不是IT界人士,因而更容易摆脱这种"视野狭隘的"设计观念的束缚,能够更多的从没有技术背景的普通网络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像许多技术人员那样"隔着一层护目镜来看待社会与社会资源(如果不是完全无视的话)。"
我们知道,互联网是这个世界信息爆炸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标志,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我们不久以前还在为信息营养不良而发愁,转瞬间却要为信息过剩而焦虑了。面对互联网上潮水一样涌来的信息,人们更多的是感到无奈和茫然无措。关于网络,著名的畅销科幻小说家亚瑟-C-克拉克曾经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从网上寻找信息就像是一个饥渴的人想把头伸进尼亚加拉大瀑布去止渴一样。约翰-希利-布朗和保罗-杜奎德则认为在网上浏览信息就像是一个寻找外星人的研究人员通过来自外层空间没完没了的大量无意义的信息搜寻有智慧的生命的迹象一样。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普通人最需要的就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洪波在其个人bolg上对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有一个非常恰切的比喻--"电视节目报"。实际上,在一般百姓家里,最少不了的就是电视节目报,在各个城市里,电视节目报的发行量也都能非常稳定地排列在当地报纸的前列。普通人上网,不过是把他们看电视时形成的习惯挪到网上罢了。笔者周围就有相当多的同事和朋友把类似的导航网站设成了首页。正是有了这些"堆满网址的粗陋网站",普通人才能够在做到在网上走街串巷。导航网站成功的理由,说起来真是十分的简单,他们不过是注意到了普通人上网的难处,为普通人上网提供了一个方便。
洪波说,hao123的成功,说明"大多数IT业内人士都不自觉地高估了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层次和应用水平",这种"高估",恰恰折射出大多数IT业内人士忽视了互联网产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因而对普通人的需求产生隔阂。这正是"大多数"IT业内人士与hao123所创造的神话擦肩而过的原因。
百度老总李彦宏认为,互联网用户的两极:一端是搜索引擎的使用者,一端是导航站的使用者。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导航站的使用率、用户数还会增长,其中有一部分会转变到使用搜索引擎。收购hao123,就是要把这两块最大的互联网人群都揽入自己公司的怀中。
约翰-希利-布朗和保罗-杜奎德在《信息的社会层面》这本书中还说:"展望未来的正确方式不是要向前看,而是要向周围看。"但愿他们的话能够让大家深思。因为即使是在信息时代,技术的逻辑归根到底要服从于人的逻辑。